中新网啊贵州新闻7月10日电(杨方兵 姚元梅 陈由醒 岑依依)当前,罗甸县种植的11.42万亩水稻全面进入分蘖盛期,当地村民纷纷抢抓管护关键期开展田间管护,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 

  位于沫阳镇红星村的“羊场大米”主产区,层层叠叠的梯田绿意盎然,进入分蘖期的水稻长势喜人。村民们趁着晴好天气在田间开展施肥、排水、除草、防虫、控病等管护作业。

村民开展田间管护

  “我家的60亩水稻已封行,我们要抓住晴好天气进行防治病虫等管护作业。”红星村村民陈元美说。

  分蘖期是水稻营养生长的关键阶段,直接决定有效穗数和最终产量。为保证水稻关键管护顺利开展,罗甸县派遣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分蘖期管护指导。而在另一旁,县植保值检站也在运用无人机开展水稻飞防工作,用科技赋能管护,帮助群众进行病虫害防治,保障全县粮食生产安全。

  “最近,县里的技术人员总来地头指导水稻管护,教我们施肥、病虫害防治这些管理要点。还用无人机给稻田撒药防病虫害,这科技手段效率太高了,比人工撒药快好多!”陈元美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她家的水稻近期严格按照农技人员的指导开展管护,希望今年有个好收成。

罗甸县沫阳镇羊场梯田绿意盎然

  “水稻的分蘖期是决定穗数的‘黄金期’,要进行精细的管理。科学的水肥管控和病虫害防控是关键,才能保证产量稳定。”罗甸县农业综合技术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肖仕川说。

  “水稻的分蘖期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阶段,传统人工防治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还容易存在喷洒不均的问题。无人机飞防不仅可以均匀地喷洒药剂,还能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罗甸县植保值检站站长王凤梅告诉记者,今年以来,为及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科学管护,县农业部门组织植保无人机开展水稻飞防2700亩,深入基层开展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培训及服务指导24期3423人次。

无人机给稻田撒药防病虫害

  罗甸县沫阳镇“羊场大米”产区,光照资源充足,生产的大米具有高产、优质的特点,是罗甸县优质大米种植核心区。近年来,罗甸县为打造绿色、健康、优质的大米品牌,通过前移病虫防控关口,从播种期狠抓预防,推广“药剂拌种+监测预警+理化诱控+生态调控+科学用药”等综合措施,并派驻农技人员下沉、开展无人机飞防、采用绿色防控技术等,逐步实现水稻绿色种植,保证粮食生产安全。

  据悉,2025年,罗甸县水稻种植面积达11.42万亩,主要推广种植野香优莉丝、泰优808等优质品种。目前,全县水稻已全面进入分蘖盛期,长势良好,预计产量达5.2万吨。(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