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剑河:秋冬种植正当时 “稻油”“稻菌”惠万家
中新网贵州新闻11月18日电(彭开燚 熊兴富)寒露过后,贵州省剑河县南明镇的田间地头已是一派繁忙。农户们正紧抓秋冬种的关键农时,整地、播种、搭建大棚,全力推进油菜播种与羊肚菌种植的衔接工作。

贵州省剑河县南明镇大坝羊肚菌种植基地连片的新建大棚已初具规模。彭开燚 摄
“现在正是秋冬种最关键的时期。”剑河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李培银说,“水稻收割后的这段时间,温度适宜、墒情正好,是播种油菜和安排羊肚菌下种的最佳时候。错过这个时节,就会影响来年收成。”
今年,南明镇在稳定“稻油轮作”模式的同时,进一步扩大了羊肚菌的种植规模。“我们种植羊肚菌已经多年,而且菌种是我们自己生产的,在产量方面是没有问题的,今年准备种植150亩。”南明大坝羊肚菌种植基地负责人李少琼表示,“羊肚菌生长周期短、经济效益高,正好可以利用冬闲田,实现‘水稻+油菜+羊肚菌’的周年高效种植模式。”
在基地,连片的新建大棚已初具规模。正在田间忙碌的村民杨周献笑着说:“现在一年到头都有活干,水稻收了种油菜,种完油菜又可以种羊肚菌。在家门口就能挣三份钱,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农户们正在种植油菜苗。彭开燚 摄
为保障秋冬种质量,剑河县统筹投入项目资金224万余元,在全县开展油菜集中育苗660余亩,同时完善羊肚菌种植的设施配套。县农业农村局派出的4个技术指导小组持续驻点乡镇,为农户提供从播种到采收的全过程技术服务。
“为鼓励和保障油菜生产,今年我们统筹项目资金,为乡镇提供部分种子、肥料等补助。”李培银介绍,“通过‘稻油’与‘稻菌’模式的有机结合,有效提升了土地产出效益,让冬闲田真正变成了群众的增收田。”
从单一的“稻油轮作”到“稻—油—菌”多元发展,剑河县正通过优化种植结构和品种升级,推动农业产业向高效、生态方向转型。随着模式的深化,为农闲时节创造了更多就业岗位,让村民在照顾家庭的同时掌握了更多增收技能,真正让产业发展的成果惠及千家万户。(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