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11月7日电 日前,由贵州科学院承办的“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安全培训班”圆满结束,来自亚美尼亚、柬埔寨、古巴、格林纳达、埃及、所罗门群岛、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巴拿马等8个发展中国家的24名学员顺利完成学业,这也是今年商务部主办、贵州科学院承办的最后一期援外培训项目。

  2024年以来,贵州科学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已成功承办了10期援外培训项目,来自马里、泰国、南非、埃及、乌兹别克斯坦等28个国家、195名政府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分别参加培训。

  贵州科学院一直致力于科技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其援外培训工作始终坚持“服务外交大局、突出援外重点、体现厉行节约、注重培训实效”的原则,突出专业性强、培训领域专的特点,抓好培训项目全周期管理,推动援外培训高质量发展。在承办援外培训过程中,贵州科学院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以促进民心相通为目标,通过理论授课、实地考察、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使受援国学员深入了解我国的发展成就和经验。

  举办援外培训,旨在帮助受援国培养专业人才,推动我国与受援国在相关领域的合作。受援国学员普遍表示,通过参加援外培训,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参加北斗导航卫星大数据防灾救灾应用研修班的埃及学员拉马丹·阿卜杜勒哈伊·穆罕默德在结业典礼上表示,感谢贵州科学院的精心组织,研修班每一个学员和中国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感谢研修班的老师们在培训中分享的专业知识和中国取得的成就,学到了很多关于如何利用北斗卫星技术和大数据来改善防灾救灾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发展中国家来说非常有希望,它将帮助我们管理和减少自然灾害的影响。

  参加发展中国家生态环保数据收集及大数据平台建设研修班的巴拿马学员凯瑟琳·富恩特斯-博尔梅耶在结业典礼说:“我鼓励大家在回到各自国家时,分享贵州的自然、文化、历史和技术财富,分享从中国的政策、社会和巨大成就中学到的经验,并让每一个获得的学习成果都为更繁荣、可持续的未来和社会作出贡献。”

  贵州科学院援外培训项目负责人王赟表示,贵州省商务厅作为贵州科学院援外培训工作主管部门,为援外培训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政策指导、资源协调和监督管理,确保项目能够高效、有序地进行。未来,贵州科学院将继续加大援外培训力度、优化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为推动我国与受援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贡献力量,为践行大国外交、促进民心相通积极发挥作用。(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