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站在“两个规划”交汇关键节点,做好全年经济工作尤为重要。

  不久前召开的钟山区经济工作会提出,以“更好实现‘以量补价’、推动实现‘以质补量’”两个关键词锚定工业发展路径,其中“更好”“推动”二词,既传递出稳中求进主基调的实事求是,更彰显了提振工业信心的朴实担当。

  钟山上半年的工业表现颇为亮眼:煤炭产量增长11.6%、发电量增长11.34%,工业用电量增幅达14.56%——这些逆势上扬的数据,展现的是主导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压力下,钟山工业经济特有的韧性与潜力。

  如今,钟山正以“以量补价”与“以质补量”的双轮驱动,探索资源型地区产业顶压前行的新路径。

  从经济工作会传递出的消息看,当前钟山工业面临的核心矛盾,是煤炭、钢材等主要产品价格同比下跌形成的“价值塌陷”,区内部分企业同样承受着成本倒挂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主导产品量价齐跌的不利局面下,全区规上工业仍保持增长态势:煤炭产能持续释放突破450万吨,电力供应量同比增长近15%——这些数据印证的,正是“以量补价”“以质补量”策略下产业韧性的初步显现:

  ——“以量补价”聚焦产能释放:大湾煤矿露天开采等新建项目将推动煤炭年产量冲刺900万吨;水钢焦化系统升级新增80万吨产能,特种钢占比提升至战略高度。

  ——“以质补量”则着眼价值跃升:加快钢铁产品向帘线钢、高强度绞线等高端领域转型,同步推进大湾低热值煤发电等清洁能源项目,年内新增70万千瓦电力装机。

  这种从“规模扩张”到“结构优化”的组合策略,构建起钟山抗风险能力更强的产业矩阵。

  反观当下,国家利好政策则营造了有利的宏观政策环境,这为钟山工业转型提供了重要窗口期。

  随着国家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加速落地,钢铁、建材等行业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恰与钟山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的改革方向同频共振。煤炭进口连续四月负增长的国内市场缺口,更为钟山能源企业释放产能创造出有利条件。

  在此背景下,钟山精准对接政策红利:既抓传统产业技改升级,又培育高分子材料等新兴产业;既强化水钢等龙头企业带动,又扶持海大饲料等配套企业满产达效,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

  这种“东方不亮西方亮”的产业韧性,得益于传统能源产业的基底支撑,更源于新兴产业动能的加速积蓄。

  钟山当前的发展实践,提示我们资源型地区工业经济的突围之路,在于把握“量”的底线思维与“质”的提升动能的动态平衡。

  当煤炭价格指数持续波动、钢铁市场需求转弱成为新常态,或以项目建设扩大产能规模,以技术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以政策红利激活市场活力,方能在产业变革中锻造核心竞争力。

  这份“顶压前行”的工业答卷,既为同类地区提供了转型样本,更印证了“越是困难越向前”的发展辩证法。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