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下旬,在位于清镇经开区的贵州中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前工序车间内,机械臂精准穿梭于自动化生产线之间,24小时运转的设备指示灯连成流动的光带。新增的70台前端设备已完成调试并投入使用,生产线已全线开通,四季度产能冲刺战正式打响!

  作为贵州集成电路产业的中坚力量,这家集研发、封装测试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正以“满格电量”投入四季度攻坚。据了解,公司2025年上半年已实现芯片产量33亿颗、产值近2亿元,前三季度累计完成产量45亿颗、产值累计达 2.4亿元,距离全年60亿颗的生产目标仅剩15亿颗缺口。“我们今年四季度,预计产值可以达到9000万。目前我们公司二期项目已经全线投产,现在平均日产能可以达到2000万颗,预计全年可以实现总产值超3.3亿。”贵州中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占飞说。

生产车间。陈熙 摄

  生产车间。陈熙 摄

  产能跃升的背后,是设备与技术的双重加码。记者在车间看到,新增的高精度测试设备正在进行最后的参数校准,这是公司 1.6 亿元设备投入计划的收官环节。今年公司设备总量较去年增加20%,所有新增及原有设备均正常生产,为产能提升提供坚实保障。自动化率已从90%提升至97%,良率稳定在99.8%,相当于每百万颗芯片仅2000颗损耗。全生产线实现数据无缝对接后,生产周期较去年缩短12%。

  政企协同为攻坚注入关键动能。针对二期项目扩产的用电需求,清镇经开区提前一个月完成 800KVA 变压器增容工程,保障生产线满负荷运转;考虑到公司近三成员工来自省外,清镇市政府主动靠前服务,还帮助公司员工异地户籍子女解决入学问题。“清镇市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让我们能够全心全意去抓生产”。刘占飞坦言,营商环境的优化为公司发展扫清了不少障碍。

  研发端同步开启“加速键”。在企业技术中心,研发团队正攻关存储芯片稳定性技术,今年1900万元研发投入已转化为3项新增发明专利。“四季度将完成汽车级存储芯片的可靠性测试,明年可进入新能源汽车供应链。”该公司负责人透露,目前公司已与 5 家上市公司建立合作,产品不仅通过下游企业供应华为、小米、三星等知名品牌,终端客户产品出口率较去年增加 50%,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四季度计划再新增 2 家上市公司客户。

  从30人到300人,从70台设备到600台件。望着生产线末端源源不断输出的芯片,这个冬天,贵州“芯”将暖透产业链。(陈熙)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