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定县马场镇养兔“讲科学” 致富增收有门道
近年来,普定县马场镇聚焦产业提质增效,以科学养殖为抓手,大力发展肉兔特色产业,通过品种改良、技术革新、模式创新,推动养殖产业规模化发展、高质量提升。这一举措不仅跑出了乡村振兴“加速度”,更让群众在产业发展中持续受益,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筑牢了坚实根基。
走进店子村,10座千余平方米的养兔棚鳞次栉比。棚内智能环控系统高效运转,精准调控18-22℃温度、70%左右湿度并实时通风,为肉兔打造了舒适生长环境。同时,技术员正专注进行人工授精操作,凭借专业技术优化种群结构,为肉兔养殖的高产优质筑牢基础。“我们现在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比传统的养殖方法更节省了人工,然后更便于规范化 、规模化的管理,然后可以提前安排生产。”东昇兔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邓学林说道。

工作人员给兔子喂食
目前,养殖场存栏种兔7000余只、商品兔4.8万余只,肉兔售价稳定在8.3-8.5元/斤。今年上半年,肉兔均价7元/斤,月均出栏3万只;去年全年出栏总量达36万余只,肉兔养殖已成为当地乡村产业振兴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据了解,养殖场肉兔平均每8天卖一批,每批基本上都是7000只左右。高频次、规模化的出栏节奏,离不开现代化养殖设施的赋能与科学管理模式的支撑,二者共同构筑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优势。
“我们大棚配备了很先进的环控系统,不管季节如何变化,它的温度和湿度都控制在最佳的状态,我们将养殖空间分为了5个大棚,每8天为一个批次进行集中配种和出栏,每个大棚间隔时间为42循环一次,这样就如同工厂的流水线,确保了每批次出来的数量都稳定在7000多只商品兔,质量也控制在非常均衡的状态。”东昇兔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邓学林说道。

养殖人员查看兔子生长情况
兔场不仅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更让周边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稳增收”的心愿。今年63岁的店子村村民林选美,便是这一产业红利的直接受益者,她作为养殖场最早的一批员工,早已凭借稳定务工收入让日子越过越舒心。
“我们来这里工作七八年了,开始来的时候效益不大好,才拿到2000至3000多元,现在效益越来越好,工资也越来越多了,月均在7000至8000元左右,高的时候我领了19000元。”东昇兔业有限公司员工林显美说道。
产业发展持续带动周边就业,该养殖场已吸纳9名周边村民长期固定务工,人均月工资达1万元,实现“家门口就业、稳岗稳增收”。如今,马场镇正乘势而上,全力推动肉兔养殖向智能化、集约化、无害化与纵深化迈进。这一产业升级新路径,不仅让农民增收更有保障,更为全镇乡村振兴筑牢了坚实的产业根基,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下一步,争取把生产水平做进一步的提高,管理更精细化,把产量提到更高的一个台阶。”东昇兔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邓学林说道。(林倚帆 何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