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广州市花都区与普定县建立东西部协作关系以来,花都区投入2348.75万元推进粤黔协作就业实训基地建设及劳务协作提升行动,两地以“小产业”为支点,通过共建就业帮扶车间、培育特色产业链、创新技能培训模式等举措,累计带动稳定就业超5万人,其中转移就业15,895人,同时带动季节性灵活就业30万人次,探索出一条“产业兴、就业稳、群众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花都区投入资金共建茶产业园

  花都区投入资金共建茶产业园

  在普定县鑫旺社区安淇尔服装有限公司,近千平方米的服装加工车间里机声轰鸣,缝纫机、锁边机整齐排列,工人们正专注地赶制一批服装订单。近年来,安淇尔服装有限公司不仅被定为就业帮扶车间,得到花都区协作资金4万元助力生产设备升级,还得到十余万元专项协作资金开展员工就业技能培训,为服装厂开拓更多市场和订单奠定了扎实的生产力保障。

  如今,安淇尔服装有限公司带动了周边50余名社区居民就业,年均发放工资150万元。得益于服装厂的发展,30岁的鑫旺社区居民周秀兰已从省外务工“两地跑”转为“家门口”就业五年多了。“我以前在外省也是做服装的,我回来也待了5年多,回来后工资是5000多,和在外面务工工资差不多,我就不必要再出去,在家里面还能照顾到家里面的老人和小孩。”周秀兰说道。

黄桶街道新堡村村民在今年8月参加了就业培训后,就将学习到的网络营销方法运用到了冬桃销售中,有效提升了销售单量和收入。

  黄桶街道新堡村村民在今年8月参加了就业培训后,就将学习到的网络营销方法运用到了冬桃销售中,有效提升了销售单量和收入。

  同样,位于玉秀街道玉秀社区的贵州佰斯乐服装有限公司也被县就业局纳入了帮扶车间奖补资金政策范围之内,公司的生产设备升级后不仅生产效率更高了,订单量也逐年递增。

  “我们公司是去年2024年1月1日正式开业的,开业后得到花都区帮扶资金4万元,然后今年又得到“一县一企”8万元的帮助,我们也买了很多设备,现在基本上每月产能达到10万条裤子,目前我们公司员工有74人,其中脱贫户是27人,员工工资每人每月在4000-6000元之间。”贵州佰斯乐服装有限公司法人伍维春说道。

  像安淇尔服装有限公司、贵州佰斯乐服装有限公司这样落户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服装厂,得益于东西部协作就业帮扶车间政策的扶持,有效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吸纳周边留守妇女及闲散劳动力就近务工,让易地搬迁户实现稳定增收。

  类似的就业帮扶车间在普定县遍地开花。“截至2025年10月,花都与普定两地共建的就业帮扶车间共有12个,覆盖了服装、电子、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吸纳了858人稳定就业,其中脱贫劳动力占比达18%,我们通过订单式培训、岗位补贴等政策,让车间成为群众增收的稳定器。”普定县就业局局长张怡说道。

贵州佰斯乐服装有限公司衣服加工车间一派忙碌景象

  贵州佰斯乐服装有限公司衣服加工车间一派忙碌景象

  东西部协作不仅聚焦“小车间”,更着力培育“大产业”。两地以普定经开区为主阵地,打造“花都·普定东西部协作共建产业园”,引入德虹熙、萨伽乐器等11家企业,形成短链轻工产业集群,累计产值超10亿元,带动当地2541人就近就业。

  刘明燕是贵州萨伽乐器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的一名工人,5年多来,她的收入从最开始的2500元增加到现在的7000多元。“我是2019年的7月来上班的,主要是做头道工序,就是做面板、里板、磨框等,刚开始进厂的时候是2500元的保底工资,时间长工资渐渐地就高了,现在7000多元,8000元也拿过,每个月的月底都准时发工资。”刘明燕说道。

  同时,两地人社局认定贵州博大包装有限公司、贵州萨伽乐器有限公司等一批“一县一企”粤黔协作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基地,通过政策的扶持和奖补资金,激发企业的发展活力和动力,推动普定农村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更可持续、更高质量就业。

  “目前我们的工人总共有200多人,平均的工资每人每月4000多元,其中也有贫困户(脱贫户)、残疾人、退伍军人、应届毕业生,体现了‘一县一企’稳岗就业的生产基地,对我们企业生产力是有推动力的。”贵州萨伽乐器有限公司总经理田炳赞说道。

  在茶产业领域,花都区投入资金共建茶产业园,建设茶产业展示中心等,推动“朵贝茶”品牌升级。当前,普定县茶园面积达9.7万亩,2024年茶产业综合产值突破8亿元,每年带动5万余人次季节性就业。

  为提升劳动力竞争力,花都·普定两地创新“订单式”“定向式”培训模式,结合普定产业发展及群众就业需要,两地人社局已联合开展劳务协作培训72期3634人次,涵盖粤菜师傅、中式烹调师、南粤家政、叉车司机、无人机驾驶员等多个培训工种,600余人实现就业创业,2635人转到高质量、高薪资岗位。

  黄桶街道新堡村村民在今年8月参加了就业培训后,就将学习到的网络营销方法运用到了冬桃销售中,有效提升了销售单量和收入。“参加培训以后,我学到了很多种植技巧、产品营销方法和网络销售的方法技巧,今年冬桃上市以来,我们拍了上百条的视频发布在抖音和朋友圈,给我们带来了一万多单的网络订单,销售季我们每天平均卖出1万斤的冬桃。”安会群说道。

  安会群的经历是技能培训成效的缩影。此外,两地还通过举办东西部劳务协作专项招聘会、返岗就业免费专列“点对点”专车输送等方式,运送795名务工人员返乡、848人返岗。累计帮助6405名务工人员赴广东就业(其中花都124人),并发放跨省务工交通补助427.55万元。

  “在协作期间,通过多渠道就业协作,花都区帮助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895人,其中脱贫劳动力8572人;通过深化就业帮扶,广泛开展技能培训,提高我们当地群众,特别是脱贫农户有效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能力,最终使他们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张怡说道。

  历时五年,从单向帮扶到双向奔赴,两地协作机制日益完善。如今,普定县的“小产业”正释放“大能量”,花都系列就业帮扶的举措让协作成果惠及众多普定群众。而今站在东西部协作的关键节点,花都与普定的协作故事,正持续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自2021年以来,花都与普定深化就业帮扶协作,共同打造了南粤家政等劳务品牌,通过一系列方式促进就业,同时为普定外出民工开通了免费的大巴专列、发放了稳岗补贴,实现了多元化协调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粤黔协作工作队安顺工作组普定小组组员、普定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邓飞表示,下一步,将深化技能培训,推动人才升级,打造有普定特色的劳务品牌,提升劳动就业者的就业价值;同时,优化全程服务,促进稳定就业,还将联合东部浙江、广东等省份的一系列劳务型企业实现协调发展,确保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农民稳定增收致富。(张文霞 周可可 )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