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11月18日电 今年以来,水城区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主线,紧密围绕企业与群众办事需求,通过“深化改革”与“数字赋能”协同发力,推动政务服务效能持续提升,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企业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增强。

  “一窗通办”破壁垒,办事体验高效化

  水城区全面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模式,打破了传统部门界限与业务分割。企业群众办事从过去的“找部门”转变为现在的“找政府”。通过科学整合设置自然人与法人综合窗口,将除少数特殊事项外的全部政务服务纳入“一窗通办”范围。此举使政务服务窗口数量从159个大幅缩减至31个,缩减比例高达80%,有效优化办事流程,缩短等候时间。

  数字赋能促“智变”,政务服务便捷化

  数字技术为水城政务服务注入新活力。线上层面,“一网通办”体系已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一般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100%。全年电子证照调用超1.1万次,电子印章应用达1.9万次,“数据跑路”取代“群众跑腿”成为常态。线下层面,全省统一的“贵人智办”智能体验区入驻法人服务区,构建起“问、导、办、查、评”智能服务闭环,推动了“人工智能+政务服务”的实际应用。此外,创新推出的微信小程序在线取号功能,将排队等候环节“装进手机”,已成功服务群众超800人次。

  需求导向精准策,暖心服务解难题

  通过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已成功落地实施21个“一件事”集成服务,实现“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受理”。同时,梳理并推出了开办美发店、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等5个本地特色“一件事”,今年累计办理各类“一件事”4.2万余件。打造的“企业之家”整合部门资源,为新开办企业赠送包含印章、执照及政策的“大礼包”,并通过召开研判会解决企业诉求52件。推出“午间不打烊”服务,自运行以来累计服务超8000人次。

  资源下沉强基础,打通服务“末梢”

  通过“云监控”线上督查与实地检查“双线并行”,实现了对28个乡(镇、街道)政务服务的全覆盖监管。组织开展片区式业务培训11场,覆盖300余人次,着力培养基层“全科型”服务能手。在双水街道试点推出的“贵人服务五级通”,聚焦40项人社、医保等高频事项,编制标准化操作手册,推动基层服务从“经验型”向“标准型”转变,提升了服务的专业性和一致性。

  优化工单处置机制,确保民声有回应

  水城区通过建立规范台账、实施不定期回访、印发月报、专题上报典型问题等一套“组合拳”,形成了工单处置的监督闭环,有效破解部门职能交叉导致的推诿扯皮难题,提升办理质效和群众满意度。今年以来,按期办结省、市转办工单5000余件及网络平台留言300余件,确保了群众诉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整治作风优环境,刀刃向内提效能

  水城区成立由“一把手”挂帅的领导机制,压实责任,围绕重点问题开展自查自纠,通过多种渠道征集群众意见。全年自查问题18条,推动6项民生实事落地,并通过常态化办件抽查促进服务行为规范。

  下一步,将继续在做优“企业之家”、深化“一窗通办”、拓展“高效办成一件事”、探索智能审批、提升基层服务、强化热线办理等方面持续发力,通过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流程、数字赋能、强化监管,不断提升政务服务“四化”水平,最大限度利企便民,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