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水县“微创新”办好民生事 “小切口”做实大服务
从直播执法的透明互动,到“小蓝线”划出的城市温度,再到“菜篮子公交”连通的城乡融合……今年以来,惠水县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出系列创新举措,把民生关切回应得实实在在。
监管创新:透明执法搭建互动新桥梁
惠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推动执法检查从“线下”走向“线上”,创新推出“直播式执法”模式。联合县融媒体中心,围绕食品安全、公平交易、反诈骗等多个领域开展系列直播检查,主题丰富多元,涵盖“食品安全检查”“守护夕阳红防范养老诈骗”“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宣传”以及“‘金斤’计较诚信经营直播检查”等。执法镜头深入农贸市场、餐饮后厨、养老行业等群众关注的各个场所,将专业监管内容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生活语言,让群众看得明白、听得放心。
直播执法不仅提升了透明度,更增强了与群众的互动。例如在美发领域直播检查中,执法人员现场普及化妆品安全知识;在计量器具检查中,耐心教导消费者如何识别作弊秤、如何有效维权,使执法过程变成生动的普法课堂,有效提升公众自我保护意识,构建起社会共治新格局。
为确保执法实效,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还注重闭环管理。对直播中收到的群众留言,能够准确答复的做到“第一时间答复”,同时登记网友感兴趣的执法领域,真正把群众的关切放在心上、落实到后续执法行动中。
治理创新:“小蓝线”描绘城市治理新画卷
在监管创新之外,惠水县综合行政执法局通过施划“小蓝线”,探索出一条柔性治理的新路径。在城区科学设置商户“外摆小蓝线”和流动摊贩限时经营“小蓝线”,有效平衡了市容秩序与民生需求。
这一“疏堵结合”的做法巧妙破解了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的老大难问题。“小蓝线”为商贩提供了合法、规范的经营空间,既解决了占道经营、市容杂乱的问题,又保留了城市特有的烟火气息。正如一位网友在评论区所言:“只有这样,才能让民众的经济活起来。利国利民。”
更显温度的是,这些“小蓝线”区域不收取任何费用,切实降低了经营成本。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在回复网友时明确表示:“在城区用蓝线画设的地方,只要按照规定的经营种类,都可以摆摊,不用交费的。”这一政策不仅为周边菜农提供了便利,甚至让一些老人能够“笑眯眯坐起公交”来卖自家小菜。
通过明确经营种类和时限,“小蓝线”实现了规范化管理,提升了治理效能。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还积极通过网络平台与市民互动,详细解释政策,邀请群众实地查看,及时回应关切,用透明沟通增强政策说服力。“欢迎你去实地看看,问一下在那里卖菜的群众,就得到答案。”这样的坦诚交流,赢得了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服务创新:“菜篮子公交”连通城乡融合新脉络
从执法透明到管理柔性,惠水县的创新服务还延伸到了城乡交通领域。针对菜农进城卖菜难题,创新开通的“菜篮子公交”成为连接城乡的“暖心线”,这一看似简单的举措蕴含着为民服务的深厚情怀。
精准改造体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通过对7路公交车进行“量身改造”,拆除部分座椅,安装整齐的置物架,为果蔬箩筐设置“专属座位”。这一细微改动既避免了蔬菜运输过程中的损伤,又保证了车厢整洁与乘客通行便利。
高效便捷则显著降低了出行成本。“菜篮子公交”每天清晨六点准时发车,全程仅停靠菜农集中的5个站点,30至40分钟即可直达城区市场,实现“一站式带货”。
这条公交线紧密连接起城市与乡村,既减少了菜农的出行成本和奔波之苦,也保障了城市居民能买到新鲜、价廉的本地农产品。一位菜农欣喜地说:“这条‘菜篮子公交’一开通,简直是太方便了,每天都可以坐公交车进城卖菜,再也不用像以前那么麻烦。”
惠水县的这一系列“微创新”犹如春风细雨,浸润着百姓生活。从执法直播的透明互动,到“小蓝线”划出的包容与秩序,再到“菜篮子公交”连通的城乡融合,这些举措看似细小,却共同编织出一幅民生为本、治理有效的生动图景。(惠水融媒 杨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