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跨境电商青年创业创新大赛助力“黔货”闯世界
中新网贵州新闻11月12日电 当海外消费者轻点鼠标,来自中国贵州的辣椒酱、刺梨制品、民族手工艺品便跨越山海送达手中,这一幕背后,是贵阳本土企业正借助海外平台驶入品牌出海的新航道。而一场正在进行的青年创业创新大赛,恰成为衔接企业需求与平台资源的关键纽带。
为充实贵阳跨境电商综试区人才储备,激活跨境电商市场活力,贵阳市商务局联合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团市委、各区县等多部门(单位)协同发力,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与培训赋能,构建了“政—校—企—地”联动的跨境电商培育体系。自2023年首届贵阳市跨境电商青年创业创新大赛举办以来,从跨境直播、海外数字化营销等方面强化本地青年跨境电商技能素养,累计培育青年学员超4000人次。与往届不同,在市商务局指导下,贵阳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主办的第三届大赛首次联合海外平台和本地企业产品,将“平台资源”与“企业实战”深度绑定,致力于实现从“产品输出”到“品牌输出”的跨越。

第三届跨境电商大赛选手参观贵阳综保区全球选品育品中心。
实战闭环:从“试错”到“破局”的创新协作
对于贵州赤鲸鲵贸易有限公司而言,大赛提供的不仅是创新策略,更是由服务保障的落地执行。“此举显著降低了企业的试错成本,并通过市场实战快速验证品牌方案,环环相扣地加速品牌化进程。”公司负责人表示。
贵州特色产品,尤其是刺梨制品,在海外市场面临两大瓶颈:一是认知鸿沟,海外消费者对产品缺乏了解;二是竞争鸿沟,在品类繁多的海外平台上难以脱颖而出。本次大赛提供的海外平台“从0到1”实战指导,正成为品牌破冰的关键。
深耕刺梨产业的贵州泰恒聚商贸有限公司也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模式破解了特色农产品出海的“协同断层”痛点,选手以年轻化视角输出创新策划,再通过服务商实现合规落地,形成“品质供给-创意转化-市场交付”的高效联动。
“赛育孵推”一体化反哺产业
“我们为选手提供从0到1的全流程定制化培训。”大赛组委会负责人介绍,培训内容直击本土企业出海要害,针对刺梨制品、贵州辣椒、酱香白酒等特色产品,专项解析平台合规门槛、产品定位策略等。
对企业而言,这种“赛育孵推”一体化模式将带来直接红利。大赛组织方整合了贵州省内20家亟待转型的工厂和贸易企业,提供真实产品与供应链支持。参赛团队则在平台服务商指导下,为企业量身定制亚马逊店铺运营方案。企业无需投入试错成本,即可获得孵化成果与精准人才匹配。
资源对接的精准性进一步体现在赛后扶持上。除奖金外,优秀选手可获得海外仓优先使用权、产业园专属工位、跨境电商企业实习offer以及亚马逊店铺运营扶持等一揽子创业支持。这些举措让大赛成果直接反哺产业,形成“以赛代练、以练促卖”的良性循环。

第三届跨境电商大赛选手参观贵阳综保区全球选品育品中心。
打通闭环铸就品牌“出海”新路径
第三届贵阳市跨境电商青年创业创新大赛自2025年8月启动报名以来,走进贵州省内11所高校开展宣讲22场,2194名青年学生报名参赛,较去年参赛人数增长超50%。目前排名前20的小组进入决赛环节,参赛队伍将对接企业完成店铺实操,并进行路演展示。
目前,贵阳市正着力构建跨境电商人才体系,市商务局牵头制定并实施跨境电商“雏鹰”“瞪羚”“龙跃”三大人才培育计划,联合多部门推动政策落地、培训组织与基地共建,已初步形成覆盖企业高管、业务骨干和高校青年的分层培训机制。同时,深化政校合作,指导贵州电商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师范大学建设好省级跨境电商人才基地。据统计,目前已开展雏鹰计划培训超过4000人次,开展瞪羚计划培训超过500人次。
贵阳市作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先行区,依托跨境电商实现“弯道超车”,打通“平台选择-人才培养-企业参与”的闭环。通过创业大赛等载体,将成熟平台资源与本土特色产业精准对接,正探索出一条内陆地区品牌触网“出海”的有效路径。(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