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镇职教城各院校的技术开发与无人机企业的产业需求碰撞出火花,清镇市低空经济发展的脉络在政企校三方跨领域、深层次的交流共识中愈发清晰。

  近日,清镇市发展和改革局组织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座谈会。此次会议紧扣“十五五”规划编制窗口期,聚焦《清镇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6—2028年)》的制定进行深入研讨。这场汇聚15家政府部门、2家行业企业和7所职教院校的座谈会,以“探讨发展方向、共商推进路径”为核心,为激活清镇低空经济新动能凝聚了多方智慧。

  作为贵阳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清镇市已在多领域形成扎实的实践积累:无人机服务覆盖3000亩果园、2万亩农田,2024年完成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16.49万亩次;卫城无人机物流试点自2018年起服务5个边远山村,破解山区“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监测领域创新打造“生态之眼”平台,无人机年航拍红枫湖流域12次,各类应用场景持续拓展。

  座谈会上,政企校三方围绕行业现状、领域需求深入交流,共同会商,力求破解清镇市“有基础无生态”的发展瓶颈。贵州华赤无人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会上系统介绍了其在低空物流领域的技术积累,其无人机“空中速递”在医疗检验标本配送中实现显著效率提升;贵州航飞一疆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依托民航局认证的无人机驾驶员培训资质,分享了在航线规划、空域申报备案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并通过参与青少年航空航天赛事、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以及实际运营无人机吊运、三维建模等项目,构建起“培训—认证—就业—应用”全链条发展模式。政府部门结合各自职能积极参与探讨:公安机关关注低空飞行安全监管与合规空域使用管理;交通运输部门着眼于构建高效低空物流网络,完善城乡配送体系;文旅局则探索将无人机技术与旅游资源相结合,开发低空观光、航拍体验等新业态。各部门对本行业领域的需求探讨,为政策制定提供方向。

  低空经济全产业链涵盖研发制造、应用服务、基础设施等核心板块,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的深度融合是其发展的关键。座谈会上,各方紧紧围绕这一核心,就协同推进路径展开深入探讨。贵州交通职业大学自2017年培养无人机人才,现有1400平方米实训基地,获国家发展改革委3.3万平方米低空经济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立项(2027年底建成);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计划增设“智能无人机技术”专业。参会院校在人才培育方面均展现出前瞻实力。场景应用上,各校结合资源探索多元场景:贵州电子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煤矿巡检,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拓展光伏测绘应用,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强化维保特色,共同推动物流、救援、环保、文旅等场景发展。要素保障方面,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有120台无人机,贵州电子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获贵州大学现代装备制造学院技术支持,院校将共享资源。发改部门也将联合多部门梳理空域、用地等政策需求,研究支持举措。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其发展离不开持续的创新活力与人才支撑。此次座谈会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多方深度交流,探索出一条政企校协同推进产业发展的清镇特色路径。会上各方一致认为,职教城的人才优势,是清镇发展低空经济的“独门绝活”。明确将人才培育作为核心重点,依托职教城建立低空经济职教适用人才培育基地,整合职教资源与企业优势,同步开展专业飞手、运维等人才培训及职业技能考试考证工作,紧密结合部门职能,将有效推动清镇低空经济从应用场景拓展向考培一体的职教适用人才高地迈进。

  清镇市将以此次座谈会为起点,认真梳理、吸纳各方提出的宝贵意见与建议,围绕“培育低空经济职教适用人才”的大方向,通过政企校多方持续、深入的交流合作,努力打造具有清镇特色的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域。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