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百铁路(贵州段):于细微处见真章
清晨六点,夜空依旧是厚重的墨色,中铁二局黄百铁路(贵州段)项目3号拌合站已响起机器的轰鸣声。在这里,一个身着蓝色工装、皮肤黝黑的消瘦身影,顶着刺骨的寒风,在料场与操作间之间忙碌穿梭,眼神专注的紧盯各工序作业,生怕错过任何细节。他就是试验员毛强万,负责该站混凝土质量检测工作,确保发恰隧道、王二河水库特大桥等重要工程的原料供应的生命线,把牢每一处质量关卡。

混凝土供应是进度的生命线。拌合站的工作节奏与工地进度同步,不分昼夜、随叫随到成为他的常态。夜幕降临,照明灯下是他忙碌的身影;凌晨时分,试验室的灯常与星光为伴。为配合墩身连续浇筑,他通宵盯控混凝土状态;因隧道突击施工,他深夜赶赴现场取样。那盏属于试验室的灯光,往往在场站里最后熄灭,又最早亮起。
进度可追,质量难补。混凝土是工程的“血液”,毛强万就是这“血液”质量的守护者。从原材料进场检验,到配合比调配,再到2.0系统配料单开具,每一道工序都在他严谨把控下完成。施工高峰期,地材供应紧张,不合格材料时有出现。一次,一批石粉超标的机制砂深夜进场,司机催促:“工期这么紧,通融一下不行吗?”毛强万一边重复筛分试验,一边摇头:“强度达不到,桥墩会出事,这字我不能签。”他坚守现场,直到所有不合格材料全部清退。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粉尘沾满工装,噪声萦绕耳畔,他却说:“守好质量这条线,工程才能站稳脚跟。”毛强万用行动诠释着工程人的初心——于平凡中耕耘,于细微处担当,让每一方合格的混凝土,都成为筑牢黄百铁路基石的“放心砖”。(沈琦媛 李志峰)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