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水“三个聚焦”助推县域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中新网贵州新闻10月31日电 近年来,惠水县坚决贯彻国家、省、州决策部署,以“贵人服务・惠办好”品牌创建为抓手,聚焦市场主体痛点、堵点、难点,通过服务升级、政务改革、规范执法三重发力,构建起“亲商、爱商、护商、助商”的良好生态,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聚焦服务质效,提升企业满意度
建立园区“片区管家”服务机制。为进一步提升县域企业服务效能,园区建立“片区长+片区总管+片区管家”服务模式,将园区企业划分为4个片区,“片区管家”按照划分片区开展企业服务,通过具体承担政策法规宣传员、党建工作指导员、困难问题化解员、招商引资信息员等“八大员”职责,为企业提供“一对一”专属服务,变“企业上门”为“管家跑腿”。截至目前,“片区管家”走访园区企业623家,走访率100%,收集企业诉求106件,化解89件,帮助企业对接项目协作40余起。
持续推进“企业之家”运行。以“企业之家”为核心,构建高效协同的需求响应处置机制。对企业需求实行“登记-认责-限时-跟踪-反馈-回访”闭环管理。今年以来,“企业之家”联合服务组召开专题会议3次,组织集中研判省级转办件和历史性债务等复杂疑难办件12件;“企业之家”系统办件139件,满意率100%;开展企业帮代办820件,发布公示有效招聘信息65条。同时,打造农商行新市民“企业之家”主题银行,实现企业商务洽谈和惠企政策发布咨询解答、政务服务帮代办等服务功能,推进中心城区“15分钟办事圈”全覆盖。今年以来,主题银行为企业提供帮代办服务500余件、咨询服务600余次,组织涉企主题活动18场,累计服务超2200人次,切实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聚焦政务改革,提升服务效能
深入推进“一窗通办‘2+2’”改革,全面推行“一网通办”,努力拓展“全省通办”业务范围,“全省通办”链条不断延伸,打破部门窗口壁垒,通过优化窗口设置、强化业务培训等,实现全县1571个标准化事项进驻大厅“一门一窗”无差别受理,解决企业“多头跑、来回跑”问题。通过强化部门协同、优化办理流程等全力推进涉企服务“高效办成一件事”,推进企业开办、企业信息变更、个转企、企业注销等16个“一件事”落地见效,今年以来共办理相关业务1.47万余件。
惠企政策精准直达。一方面以政务服务平台为支撑,及时公布、更新中小微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社保补贴等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清单,通过数据共享,对企业信息和政策要素进行精准匹配,实现“政策找企、应享尽享、免申即享”。今年以来,在贵州政务服务网更新涉企政策543条。另一方面各涉企服务部门定期深入园区、核心商圈等企业聚集区域,通过政策宣讲、专题解读等多种形式,精准推送最新、最全、最实用的政策信息,保障企业及时“知政策、懂政策、享红利”,通过“专员跑腿+数据跑路”,实现企业办事“少跑腿”甚至“零跑腿”。今年以来,“企业之家”联合服务组深入园区开展政策宣传4次,提升企业政策知晓度。
聚焦规范执法,强化法治服务成效
落实涉企案件“绿色通道”。设立涉企案件立案窗口和专用诉前调解室,对涉企民商事案件实行优先诉前调解、优先立案、优先排期、优先裁判、优先执行的“五优先”,畅通涉企案件立审执“绿色通道”,妥善审理合同纠纷、公司纠纷等涉企案件,加大涉企案件执行力度,切实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严格执行裁量权基准。严格落实行政处罚“一目录五清单”、裁量基准制度,及时了解掌握实施上级发布的不予行政处罚、从轻行政处罚、减轻行政处罚等措施并及时对外公布。
全面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围绕“两个整合”“两个严格”,持续推行“综合查一次”“扫码入企”“白名单”,实施涉企执法检查备案制度;全面推进涉企“扫码入企”,目前已开展“扫码入企”检查701家次,推动检查过程可追溯;持续开展涉企行政检查“白名单”管理工作,公布列入“白名单”管理企业20家,严格实行“无事不扰”,切实减轻企业迎检负担。(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