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肖像·历史人物:毕生献身小学教育的贾功台

贵州肖像·历史人物:毕生献身小学教育的贾功台
贾功台(1886—1968),名光,字功台,以字行。贵筑县 (今贵阳)人。 其任贵阳志道小学校长30年。
贾功台之父贾国钧,曾任贵州定番县(今惠水)教渝。贾功台自幼入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清宣统元年(1909),贾功台考入贵州通省公立中学。清宣统三年(1911),贾功台参加贵州辛亥革命中的临时学生保卫队第三小队,负责保卫省议会和教堂等处。1912年,贾功台中学毕业,被聘为贵阳私立正谊小学教师。1919年,他到贵阳南明第二分校执教。1923年, 南明第二分校更名为贵阳志道小学(后来的老东门小学 ),贾功台为首任校长,直至1948年退休,任期达25年,他是贵阳教育界任职一个学校职务不变、任期最长的校长。其间,他还兼任县立中学、私立导文中学史地教员。
贾功台任志道小学校长后,把毕生精力倾注于学校,使志道小学成为解放前数十年间闻名全省的私立小学。他的教育思想、办学方法在当时独树一帜,成绩卓著,成为备受尊敬的教育专家。
任职校长之始,贾功台竭力整顿学校,增建教室、图书仪器室、运动场;购置各种仪器、 标本、挂图及运动器材;招聘优秀教师,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工资福利待遇 (课时报酬、 年工加薪、发给制服和津贴、供应午餐等);重视学生品德教育,要求学生遵守勤学、诚实、清洁、 整齐、节俭、孝顺、友爱、尊师、谦虚、礼貌、郑重及讲公德、守纪律、做家务、不说脏话等。 数年间,1949年前的贵阳志道学校学生增至500余人,并成为贵阳优秀学校。

1949年前的贵阳志道学校
在教师的聘用上,他要求受聘教师不仅要有必要的知识,有好的教学方法,而且还须有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更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学生垂范。其对所有受聘教师都实行“试教制度”,教师必须经过讲课,批改作业等,证明确能胜任教学工作,方正式聘用。
对学生除了要求切实掌握所学各门课程外,还要求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优良的品德。对学习成绩好的、诚实、谦虚、稳重的学生授予 “好学生” 奖章,让他们佩戴胸前。故志道小学的学生们都有上进心、荣誉感。 经过贾功台数年的努力,志道小学学生大都基础知识扎实,品德端正,志道小学成为众多家长的首选学校。由于治校有方,他的社会声望也不断提高,成为贵阳教育界知名教育人士,蝉联了三届贵阳县教育会会长。1929年,贵州省省长毛光翔聘贾功台任省政府资政;1937年,其当选为贵州参议员。
1932年,九一八事变周年之际,贵阳商界清查日货,贾功台亦组织学生参加,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清查日货时,学生遭到个别唯利是图的奸商的殴打,贾功台对此事不能容忍,立刻前往制止,亦遭奸商暴打。社会各界对贾 功台爱国爱学生的精神给予高度评价,当局也通告一定处置肇事奸商。1939年,贵阳遭到日军飞机轰炸,志道小学疏散到郊区小河村皇经阁,上学不便,学生人数锐减;师资缺乏,生活条件差,学校处境空前艰难。贾功台动员子女二人充任教师,支撑危难局面,保护学校图书和教具,坚持到抗战胜利。回城后,志道小学的状况得以逐渐恢复和改善。
1948年,贾功台退休,校董会特意定做一枚金质奖章,奖励他多年艰苦办学的劳绩,推举他为校董会董事长。新中国成立后,贾功台被贵州省人民政府聘为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1968年9月23日,贾功台病逝于贵阳,享年82岁。(资料整理自《贵州二百历史名人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