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初冬,乌当区新场镇大坝村的蔬菜依旧郁郁葱葱,生机勃勃,一株株莲花白长势喜人,务工群众正忙着将成熟的莲花白进行采摘、分拣、打包,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我们和老百姓流转了200多亩地种莲花白,一年种两季,一年的产量在100万斤左右。”站在覆盖着防寒膜的莲花白种植区,贵州农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吴诗顺向记者介绍,为应对冬季低温天气,基地选用耐寒耐旱的莲花白品种,并采取覆膜等保温措施,保障蔬菜正常生长。“我们的莲花白主要销往广东、江西、湖南等地,有的还销往香港、缅甸。同时在贵阳物流园、石板物流园设有发货点”这些莲花白除了供应本地市场,还通过冷链车运往省外,能确保全国消费者冬天也能吃到新鲜菜。

  基地的稳定生产,还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冬季就业保障。据了解,即便在冬季,基地仍有10余名固定工人务工,农忙时用工量可增至50余人,有效带动了村民冬季增收。

  与露天基地的采收场景不同,在乌当区羊场镇的连栋温室大棚里,是另一番“孕育”的景象。走进育苗大棚,温暖湿润的空气扑面而来,一排排嫩绿的芹菜幼苗整齐排列在育苗盘里。“我们这里主要培育芹菜苗,一年大概种4到5季,每季产量8到9万斤,每季产值大约30万元。”贵州奕丰稼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颜超超介绍,该育苗基地采用现代化种植技术,通过精准调控温、光、水、气,确保幼苗整齐健壮、成活率高。同时,不断优化品种,培育出的芹菜鲜嫩多汁、纤维少,深受消费者欢迎。

  “我们的芹菜是销往贵阳各大批发市场和商超,商超主要是供给合力超市。”颜超超表示,随着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公司后续计划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增加蔬菜品类,积极发展反季节蔬菜种植,不断丰富冬季蔬菜供应。

  据悉,第四季度乌当区蔬菜上市量预计达4.5万吨,采收面积约2.8万亩次,主要有莲花白、豌豆尖、折耳根、莴笋、芹菜等品种,不仅能满足本地市场需求,还能辐射周边市州、重庆、广州等地,为冬季 “菜篮子” 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乌当区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依托特色种植产业,通过科学种植、错峰生产、稳定产销等举措,让新鲜蔬菜从“菜园子”快速直达 “菜篮子”,成为了贵阳及周边地区冬季蔬菜保供的重要力量,为寒冬里的民生需求筑起温暖防线。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