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岑巩:水韵姜香 富了农家
中新网贵州新闻11月27日电(吴钰莹 姚海燕) 在贵州省岑巩县羊桥土家族乡车坝河沿岸,一幅以丰收为底色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清澈的河水倒映着两岸整齐的田垄,新出土的生姜密密匝匝、黄润饱满,与粼粼波光交相辉映,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辛香,也传递着土地回馈的喜悦。

岑巩县羊桥土家族乡车坝河村生姜种植基地。吴钰莹 摄
田间地头,姜农们正抢抓晴好天气,有序开展挖姜、剪秆、除泥、装袋等工作。大家三五成群,动作熟练,汗水与笑声交织,奏响了一曲充满希望的田园丰收乐章。
“今年可是我们车河村头一年种姜!”村民田群擦了把汗,脸上漾开喜悦,“以前自家种点菜够吃就行,现在跟着村里搞产业,一天能挣百来块,活不累还能顾着家,日子越来越有盼头!”这份在家门口就能挣到的踏实收入,让原本沉寂的小山村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眼下正是收姜的好时候,每天都有二十来位乡亲忙着挖姜、装袋,得忙个三四天才能收完。”基地负责人舒文华笑着说,小小的生姜,从种植、管护到采挖,不仅带来了丰厚的收成,更直接带动了村民就近就业增收。

群众在给生姜剪秆、除泥。姚海燕 摄
“粗略估算,光是支付给乡亲们的务工费用,整个周期下来就有六七万元,实实在在地装进了大家的口袋。”她目光坚定,表示明年将继续种植。
车河村地处群山环抱之中,耕地零散、资源有限,过去“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像一道枷锁,压得乡亲们守着土地却难致富,发展一度陷入瓶颈。转机,源于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入实践。
近年来,该乡立足车坝河丰富的水资源,坚定走“以水兴产,以产富民”的路子。一边推广“稻蛙共生”模式,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一边科学引种生姜等市场俏货,让清冽的河水真正成为激活产业的“源头活水”。

生姜种植基地。吴钰莹 摄
水活了,地也“活”了,乡亲们在家门口就有了稳定增收的渠道,“山多地薄”的发展困境迎刃而解。
车坝河畔的生姜丰收,不只是多了一季好收成,更是羊桥乡践行“两山”理念、振兴乡村产业的鲜活例证。

挖好的生姜。姚海燕 摄
下一步,该乡将持续通过党建引领,紧紧围绕“两主导、多特色”产业发展思路,做足“稻+N”接茬产业布局文章,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全方位、多途径挖掘土地潜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新动力。(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