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10月30日电 (邓志)时下,在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泉坝镇泉坡村的田间地头,一派热火朝天的劳作景象。村民们正抢抓农时,将一颗颗饱满的卷丹百合种球栽种到新翻整的土地里。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承载着村党支部书记张勇带领四位返乡村民创业的梦想,更寄托着泉坡村产业振兴的新期盼。

图为药用卷丹百合。

  作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张勇始终在探寻强村富民之路。在多次考察后,他敏锐地捕捉到药用卷丹百合的市场潜力。这种百合药用价值高,市场需求旺,其生长特性与泉坡村的土壤气候条件十分契合。经过深入调研,他专程奔赴“中国百合之乡”湖南龙山考察学习后,下定决心发展百合产业。

  令人感动的是,当张勇将这个想法告知在省外从事锡箔加工的四位泉坡村民时,他们毅然决定放弃年薪20万元的稳定收入,返乡跟随创业。“张书记一心为村里谋发展,我们信得过!”其中一位返乡村民道出了大家的心声。这份信任,源于张支书多年来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坚守与担当。

  创业需要实干精神。张勇带领团队多方筹措,首期投入100万元。为确保品质,他们三赴湖南龙山,精心选购了总计48000斤的优质卷丹百合种球,仅此一项投入就达84.62万元。

 

  与此同时,村里成功流转了123亩适宜土地。剩余的15.38万元资金,全部用于土地流转和前期种植费用。开沟、施肥、下种、覆土……每个环节都一丝不苟。一颗颗饱满的种球植入沃土,也种下了泉坡村人致富的新希望。

  “我们种植的是药用卷丹百合,生长周期约10个月。”张勇介绍,预计到明年夏季,这片百合将迎来丰收,总产量可达20万斤,按当前市场行情,产值有望突破300万元。

  为确保最佳效益,团队制定了科学的种植方案。其中一个关键措施就是花期“掐尖”——及时摘除花蕾,使养分集中输送到地下鳞茎。“这样能显著提升百合的药效成分和单体重量,确保产出高品质的药用百合。”张勇解释道。

  在销售端,他们规划了“鲜品+干货”的双轨模式:部分优质鲜品直供药材市场,另一部分加工成百合干,既便于储存运输,也能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已有几家药企对我们的产品表示出浓厚兴趣。”创业团队成员信心十足地说。

  张勇带领村民发展百合产业,充分体现了“头雁效应”,作为村党支部书记,不仅率先谋划产业,更成功吸引了在外积累资金、技术和市场经验的村民返乡,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项目有效盘活了土地和劳动力资源。123亩土地的集中流转,增加了农户财产性收入;种植、采收等环节需要大量劳动力,为村民创造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预计项目全年将带动超500人次的临时就业。(完)

【编辑: 】关闭本页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