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昆铁路建成到威宁有了联通长江开放口岸的大出口,从威宁机场立项到即将通航,从乌蒙山深处的边远村寨到产业园区的机器轰鸣,从山里娃对科技的懵懂好奇到赛场夺奖的自信从容,从白内障患者模糊的视线到重见光明的热泪盈眶……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在九三学社帮扶下,正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九三学社中央自1993年对口帮扶威宁,九三学社各级组织始终秉持“威宁所需、九三学社所能”帮扶理念,呼吁重大项目,推动生态治理,助推产业发展。

  2023年7月,中共中央统战部印发统一战线“地域+领域”组团式帮扶毕节方案,九三学社中央及各级组织等充分发挥自身界别优势,联合高校、企业等多方力量协同发力,深耕地域特色帮扶、拓展领域协作,帮扶成效持续彰显,为威宁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坚持绿色主线助推产业发展

  威宁海拔高、光照足、气候凉,独特的地域条件既适合发展特色种植,也对产业绿色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九三学社立足这一地域特质,锚定绿色农业主线,通过引企业、建基地、派专家,让马铃薯、食用菌等特色产业成为带动群众增收的“绿色引擎”。

  在九三学社的倾力帮扶下,威宁建成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马铃薯原原种扩繁中心和高标准脱毒种薯生产示范基地,实现马铃薯产业提质增效,亩产增收40%以上、亩均增效达到1000元。在科技加持下,建成种薯生产基地2.7余万公顷,产量60余万吨、产值超过10亿元,2025年全县马铃薯产值预计可达40亿元。

  强化领域合作组团精准发力

  九三学社充分发挥智力密集、人才荟萃的优势,打破地域壁垒,整合教育、医疗、科技等优质资源,开展跨越山海的组团式帮扶。

  九三学社深耕“同心树人”“润心讲堂”特色品牌,构建“资源捐赠+师资培育+素质提升+结对共建”多维教育帮扶体系,组织东部优质学校与威宁24所学校签订友好合作协议,累计培训教师2395人,通过“教师互访、课程共享”等方式,让先进教学理念在山区校园落地生根。

  2025年3月,在九三学社推动下,九三中学成功申报阿里巴巴“少年云助学计划”,建成AI云教室,通过“硬件捐赠+云端服务+课程创新”模式,让学生随时能接触到前沿的人工智能教学资源。

  建家建站建小院让科技留下来

  草海生态治理镌刻着九三学社的付出和记忆。2009年3月,九三学社中央向国务院递交了一个关于毕节地区草海治理与保护的建议,草海生态治理成为国家层面的重点项目得以立项。在推进草海治理的过程中,九三学社聚焦草海这一高原明珠的保护难题,组织院士团队参与专项治理,协调完成保护区勘界等关键工作。

  如今的草海,天蓝、海青、草绿……水质持续改善,每年都有成群的黑颈鹤飞来越冬。

  在农业科技领域,已建成“九三科技特派员之家”,全力服务农业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建成“九三威宁魔芋产业专家工作站”“贵州省辣椒气象科技小院”“西南脱毒马铃薯中暑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项目”。引进马铃薯、蔬菜等农作物试验示范新品种26个、新技术(新模式)8项,示范推广面积达15万亩,专家全程参与,智力优势逐步突显,乡村全面振兴更有底气。

  全方位培育本土人才

  九三学社坚持“引企业+育本土”双轮驱动。除了引进雪榕集团、中垦薯业等龙头企业“就业带训”外,还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模式,全方位培育本土人才。

  依托九三学社资源,选派基层干部赴上海、湖南等地参加乡村振兴能力提升培训;举办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培训班;选派医疗、教育领域骨干人才赴发达地区跟岗锻炼,本土人才培养由“散打式”向“组团式”的转变,本土人才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助推了产业发展。

  威宁么站镇平原村的种植户们在专家指导下,改良果蔬种植品种,发展庭院经济,如今村里小菜园、小果园遍布,既美化了村容,又增加了收入,曾经“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腿泥”的村庄,如今变成了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跨越三十余年,深化地域帮扶聚合力,拓展领域解难题,九三学社中央用心用情,在乌蒙大地绘制着“同心圆”的九三学社画卷。九三学社帮扶威宁的每一个瞬间,正源源不断化作了九三人与威宁人民山海同心的深情,被威宁人民永远铭记。九三学社持续深化“地域+领域”的帮扶,必将继续书写更多精彩新篇。(杨威 古大科)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