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十四五”,习水以民生为本,通过新增城镇住房、改造老旧小区等一系列扎实举措,推动了人居环境从“安居”到“优居”的跨越。这里的变化,不只是高楼林立的视觉冲击,更是寻常百姓家一天天更舒心的日子。

  规划之笔,勾勒城市新轮廓

  炎炎夏日,寨坝镇两路口广场活动精彩纷呈,集市上鲜货扎堆,避暑游客络绎不绝、游玩尽兴,享受着夏日的清凉;土城古镇老街的石板路上,游客如织,临街的商铺飘来阵阵土特产的香气。这一派热闹景象,正是习水“一核四副”规划蓝图上跃动的生动音符。以县城为核心,温水、习酒、土城、寨坝四大副中心如众星拱月,各展其姿。

  “十四五”期间,习水完成羊九片区、马临片区控制性规划编制,统筹推进县城老城区升级和新城区拓展。数据显示,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42.26%提升至45.99%,城镇常住人口年均增长超1000人。规划引领下的习水,正朝着“一心两轴六组团”的城市空间格局稳步迈进。

习水县城鸟瞰图。习水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习水县城鸟瞰图。习水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安居梦想,照进千家万户

  国庆长假期间,习水房产市场迎来销售热潮,多个楼盘成交量亮眼。随着城镇化推进和居民生活水平提升,换房升级需求日益凸显。今年国庆期间全县商品房销售套数达145套,其中用于住宅成交117套,用于住宅成交均价4193.94元/㎡。

  “十四五”期间,习水实施55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惠及4482户居民;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26个,建成安置住房8046套;建成664套公租房,为新市民、青年人提供安居保障;更让人欣慰的是,“保交楼”工作扎实推进,7个项目交付2100套住房,13个保交房项目交付795套,让众多购房家庭吃下了“定心丸”。

  品质进阶,点亮幸福日常

  走进九龙街道矿中社区烟草小区,只见小区环境干净整洁,车辆停放秩序井然,上墙标语尽显文明风尚,健身活动区、图书阅览区、室外活动区等一应俱全。“以前道路破损、环境老旧、停车难、卫生差,现在小区新增了文化背景墙,规划车位,增设健身器材、照明等基础设施,邻里氛围好,住着更舒心了。”小区业主王先生笑着说。

  这样的变化发生在55个老旧小区,4482户居民是直接的受益者。15条背街小巷完成改造,曾经坑洼的路面铺上了沥青,装上了路灯,群众出行更便捷。

  数据显示,全县完成污水管网改造67公里、供水管网改造20公里;建成停车位3000余个、5G基站550个;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升至42.5%。更值得一提的是,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同步提质——2023年新增公办学位840个,审核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7所,新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学位1350个,学前教育普惠率达91.40%,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100%。县第二人民医院建成投用,建成乡镇卫生院延伸服务机构5个,新增托育机构11家,这些变化,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了“生活品质”的提升。

赤水河畔旁的千年古镇——土城古镇。习水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赤水河畔旁的千年古镇——土城古镇。习水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产业兴城,激活一池春水

  华灯初上,商圈便成了城市最鲜活的画布。周末的万达广场和时代广场商圈,人潮涌动。儿童乐园里,孩子们嬉戏玩耍。商圈街边小摊顺着人行道铺开,每一处都跳动着消费的活力与生活的烟火。

  习水持续推动产城融合,狠抓白酒及配套产业发展,全力推动白酒产业提质增效。以白酒产业为主导,培育了3409户市场主体,打造了杉王壹号、时代广场等五大核心商圈。组织促消费活动10余次,带动消费超6000万元。产业的繁荣让这座县城充满活力,让更多年轻人看到了留在家乡发展的希望。

  城乡共舞,融合发展谱新篇

  走进土城镇青杠坡村,白墙红边的农房错落有致,墙面彩绘,将山水田园风光与乡村振兴愿景生动铺展。曾经的普通村落蜕变为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宜居样板。村民们在宜居宜业的家园里,真切感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幸福质感。

  这样的宜居农房试点在全县已有3个,509户农村危房完成改造。更令人振奋的是,一条条“四好农村路”蜿蜒在青山绿水间,2450条生态错车道让出行更加便捷,全县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行政村正常运行率100%。通过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全面放宽落户城镇限制,两年来,争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补资金2730万元,城乡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融合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同时,习水还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等资金支持,加快新型城镇化项目建设。三年来,新型城镇化领域获得中央预算内补助项目15个,获得补助资金1.67亿元;发行新型城镇化领域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9个,发行债券资金10.84亿元。

  奋进“十四五”,习水答卷写满民生温度。这五年,习水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拆掉的是危旧,建成的是希望;打通的是街巷,连接的是民心;提升的是品质,凝聚的是归属。站在新的起点,这座绿洲红城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朝着更宜居、更韧性、更智慧的未来稳步前行。(刁苓沙 王烨)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