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六盘水如何通过小区物业治理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为了破解居民缴费享受物业服务的意识低而导致物业管理缺位陷入的困境,我们在2022年3月以社区牵头成立了君翰物业,通过社区党支部书记兼任物业指导员,推动社区、业委会、物业三方协同,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杨万洪介绍,广场社区以“红色物业”为抓手,设立红色便民服务站、组建志愿服务队、开展针对性帮扶,切实解决居民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以较低收费标准推动物业服务可持续运作,物业费全部用于小区监控、照明、绿化、保洁等日常维护,实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经过三年多实践,明硐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居民满意度显著提高。红色物业不仅提升了小区治理水平,也为社区集体经济注入活力,2024年实现创收20万元,2025年至今实现创收18万元,形成良性循环。
今年56岁的刘礼明是该小区的“热心肠”,擅于水电维修的他平时总是会积极上门为小区内有需要的人解决问题。他坦言,以前这里设施不齐全,下班都是各回各家,根本没有什么闲情雅致。现在好了,路灯敞亮还有凉亭,大家饭后都会到楼下散步聊天。
久而久之,大家在朝夕相处、参加活动中熟络起来,关系也从“自扫门前雪”转为了“邻里一家亲”。
广场社区红色物业的探索,已走出了一条服务群众、改善民生的有效路径,也为老旧小区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无独有偶,成效显著。在位于钟山区红岩街道水西社区的铁路小区,则是以其中三个单元作为试点,组织业主代表采取无记名方式投票选举出自管委员会5名委员后,通过业主自管得到了本小区居民一致认可。

多年来,钟山区红岩街道还带领社区工作人员想方设法为居民提供多元化、精准化服务,让社区居民遇到难题时有了从“找单位”到“找社区”的第一反应。
走进该街道东风西路社区的平安大院小区里(典型的铁路职工家属聚居区),记者看到,有的居民正三两围坐一起下棋,有的居民则是独自健步走。随着环境变美、生活多彩,这里“匆匆而过”的公共空间已变成“流连忘返”的文化广场。“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580志愿服务队”“社区合伙人”等打造更是让这里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显著增强。
“我们想为老一辈建立一个致敬馆,为中年一代建立一个回忆馆,为孩子们建立一个启蒙馆。”钟山区红岩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孙亮表示,下一步将在此打造一个“三线铁魂馆”,让这份独特的社区文化基因如同永不生锈的铁轨,承载着过去的荣光,也指引着未来的方向,让一代代铁路子弟追寻父辈足迹、传承“三线精神”。

此外,六盘水市还在商品房小区解决物业管理不规范、服务不到位、物业企业与业主沟通不畅等问题面前,全面实行社区党组织和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主委员会(业主代表)、物业企业“三方共治”机制,通过定期召开议事会议,共同协商推进问题解决,构建多元主体有效衔接的小区治理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共有37个小区建立了“三方共治”机制,有效提升了小区治理水平。
无论是老旧小区还是商品房小区,物业整治的终极目标并非简单的“管好”。如今,随着各小区的蜕变,这些构建“党组织领导、政府负责、业主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社区治理体系也激活了各小区的内生动力,让居民的美好生活从愿景照进现实。
在中国凉都,烟火气,正愈发浓郁和温馨……(王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