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南州:着力构建黔南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四梁八柱”
中新网贵州新闻10月29日电(王秋旭)29日,贵州省政府新闻办在贵阳举行的贵州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黔南专场上,黔南州委常委、州政府常务副州长丁毅介绍,近年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提出“316”总体部署和“4233”县域经济发展格局,正着力构建黔南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四梁八柱”。

丁毅表示,“316”总体部署,是黔南州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指引。其中,“3”代表黔南州发展的三大定位:一是谱写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二是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州;三是打造贵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1”是主攻路径,即“大抓产业、主攻工业”,这是黔南州加快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抓手。
“6”是六大提升行动,即“双招双引”、项目投资、产业质效、深化改革、民生事业和安全稳定提升行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具体路径。
“4233”县域经济发展格局,是黔南州落实“316”总体部署的重要支撑。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黔南州推动各县立足资源禀赋发展特色经济。
福泉、瓮安、贵定、独山4个县(市)重点打造工业大县;惠水、长顺2个县建设农业强县;荔波、三都、平塘3个县培育旅游名县;都匀、龙里、罗甸3个县(市)发展特色产业,形成“多点支撑、错位发展、竞相突破”的县域经济格局。
在“316”战略引领下,黔南州通过发展特色县域经济,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初步构建起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工业方面,以“富矿精开”为抓手,形成以现代化工、新能源电池材料为主导,生态特色食品、新型建材、现代能源为支撑,装备制造、健康医药、森工、轻纺等为补充的“2+3+N”产业体系。
农业方面,坚持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构建以粮油为基础、畜禽、茶叶、蔬菜、水果、刺梨、中药材等“1+6”特色产业体系,推动农业集群化、全链条发展。
旅游业方面,黔南坚定不移将旅游业打造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依托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和平塘“中国天眼”两大世界级IP,联动三都民族文化品牌,形成“龙头景区带动、串点成线发展”的新格局。
服务业方面,大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相融合,构建以都匀为龙头、龙里荔波福泉为支撑、其他县为支点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