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桐子是一种优质高产的木本油料树种和工业用油原料树种,被誉为“树上油库”,全省毛叶山桐子科技示范基地仁怀市合马镇经过8年时间探索,通过推广嫁接改良和标准化管护技术,眼下,6800亩山桐子随风摇曳,红果挂满枝头,一派丰收景象。

  走进合马镇新坪村山桐子种植基地,千树万树的山桐子挂满枝头,远远看去,就像一串串红艳艳的珍珠,美不胜收。树梢下,村民正手持工具采摘挂满枝头的鲜果,挑拣、装袋、搬运……,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今年的山桐子丰收了,一棵树就可以摘一百多斤,太喜人了,我自家山桐子收完了,我又来帮公司摘,170元一天,就靠着村里发展的山桐子产业,一年可以增收三万多元。”合马镇新坪村村民王春花说。

村民正在采摘山桐子

  村民正在采摘山桐子

  2017年,合马镇通过退耕还林政策,发展山桐子种植。村民陈登会是村里第一批种植山桐子的,种植过程中由基地提供技术指导,今年他家山桐子迎来了大丰收。“今年我们这个山桐子挂果收成是最好的一年,得益于王老板把我们这些不挂果的树给我们嫁接过,改良过,这个收成是比较可观的,今年来讲,我家收成预计在6000斤左右,比去年要上涨,山桐子我们采摘又方便,就在我们基地旁边我们就把它卖了。”合马镇新坪村村民陈登会说。

  村民口中的“王老板”,就是扎根合马镇的种植带头人王育现。他盯着山桐子的“低产痛点”反复攻关,用嫁接改良打破瓶颈,让山林里的“生态树”变成了“摇钱树”。“以前传统山桐子树产量低,一棵树也就三四十斤,效益一直上不去,这几年我一直在摸索琢磨嫁接改良技术,先后试了3个品种,培育出了适应本地气候土壤的优良品种,今年我们好的一棵树能采摘150斤左右。”贵州省仁怀市新华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育现说。

山桐子采摘

  山桐子采摘

  山桐子含油率达36%,高于多数传统油料作物,可提炼亚油酸、生物柴油,油饼可制成有机肥。机耕道上,村民们驾着三轮车把采摘好的山桐子运送到收购点,进行分拣、过秤、结算。“政府把机耕道给我们修到田土旁边,我们把山桐子采完了之后,拉到收购点卖,钱直接打到卡上,我自己一天可以摘300多斤山桐子,有600多元的收入。”合马镇新坪村村民王育祥说。

  为确保产量数据精准,科学评估嫁接改良成效,当地组织技术人员专程前往基地开展测产工作,为产业发展提供专业指导。“我们现场抽样测检,经过嫁接改良后的山桐子树平均单株产值可达100斤以上,此外,我们还按区域、树龄、挂果期规范开展单株测产和统计,精确记录产量、品质和含油率,总结其关键技术和管理要点,形成可复制的技术规程,今年亩产比去年提升200斤,依托合马镇全省毛叶山桐子科技示范基地,以测产数据为支撑,优化水肥管理与病虫害防治,全面实施良种良法,强化示范建设与科技支撑,推动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质化高质量发展。”合马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马永华说。

村民正在拾捡采摘下树的山桐子

  村民正在拾捡采摘下树的山桐子

  近年来,合马镇立足发展实际,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统筹劳动力、土地、技术等要素,整合资源优化配置,以引进新华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契机,采取“党支部+公司+农户”模式,发展6800亩山桐子产业,覆盖农户共1700多户。“今年山桐子挂果面积达80%,持续收购20天,预计采收鲜果100余吨,按10斤鲜果榨1斤油测算,预计产值150余万元,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探索培育优质的山桐子苗,延伸产业链条,推进精深加工与品牌打造,健全村企共建、订单收购、技术共享利益联结机制,拓展产业发展的新路子,实现农民致富增收、村企互助共赢。”贵州省仁怀市新华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育现说。(涂顺菊 蒲鑫鑫 彭媛媛)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