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高光时刻”都源于“专注当下”。

  早安!

  今天是11月20日星期四,中国心梗救治日,国际儿童日,农历十月初一。每天五分钟,观听天下事,欢迎收听由中新社贵州分社出品的新闻早餐。

  【国内】

  1、北京时间11月19日12时01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三十号A、B、C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主要用于空间环境探测及相关技术验证。【详情】

  2、19日,中国首个民营资本参股的核电项目中广核浙江三澳核电项目3号机组开始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意味着该机组主体工程正式开工。【详情】

  3、全球首型深远海智能渔业养殖工船“湛江湾1号”19日在广东湛江交付投产。【详情】

  4、“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批准建设的40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主导产业规模和质量显著提升,率先构建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目前总产值超3万亿元以上,逐步形成以园区引领农业现代化的良好格局。【详情】

  【大湾区】

  5、正在粤港澳举行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让赛事经济的区域带动价值提前显现。目前,十五运会市场开发收入已达18.4亿元人民币。【详情】

  6、由香港特区政府特首政策组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旗下智库联合主办的“中国经济运行与政策”国际论坛2025于18日在香港举行。多位工商界代表人士在出席论坛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香港应积极把握“十五五”时期国家发展机遇,未来发展不能靠“单打独斗”,要与粤港澳大湾区兄弟城市协同发展。【详情】

  【东西问】

  7、西方学者曾在百年前叩开了西藏考古的大门。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国人自己的西藏考古得以充分展开,经过几代中国考古工作者不懈努力,西藏考古取得一系列重大发现和成果,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西藏考古如何发端,又经历了怎样的阶段性变迁?中国考古学界如何逐步构建起西藏考古的学术体系与研究图谱,实现从“追赶者”到“引领者”的转变?西藏考古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所长、四川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主任霍巍日前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对此进行解读。【详情】

  【国际】

  8、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18日在第80届联大全会审议安理会改革问题时发言指出,日本没有资格要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详情】

  9、美国政府继续推进拆解教育部计划,18日宣布将教育部部分职能转移给其他联邦政府机构。【详情】

  10、欧盟18日宣布为保护其铁合金产业,决定对部分进口铁合金实施最终保障措施。【详情】

  11、当地时间18日,美国国防部表示,美国国务院批准向乌克兰出售价值1.05亿美元的“爱国者”防空系统维护设备。【详情】

  【贵州】

  12、贵州省每年将发放总额1亿元的算力券,切实支持数据产业发展。算力券的具体使用细则将于年底前发布。【详情】

  13、11月19日,十五运会皮划艇静水决赛开赛,帅常文以45.410的成绩夺下女子200米单人划艇金牌,成功卫冕,这是贵州代表团在本届全运会获得的第6金,也是继晏佳华卫冕皮划艇激流回旋女子极限皮艇冠军后,贵州代表团在本届全运会中的第二个卫冕项目。【详情】

  14、我国首个针对氯吡脲的快速检测技术规范近日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发布。该标准由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指导、贵阳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主持制定。该标准的出台不仅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技术空白,更对规范引领我国食品快速检测产品质量和发展、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详情】

  【每日一图】

  今天为大家推荐的每日一图是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出现了罕见的雾凇红叶绝美奇观,洁白的冰晶与斑斓的红叶交相辉映,宛如一幅巨大的天然油画。李鹤摄

  以上就是本期内容,更多新闻请关注中新网贵州、中新网客户端、贵州微信公众号掌中新贵州,我们明天再会。

  【音频剪辑】石小杰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