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进乌当区医共体百宜卫生院,明亮整洁的就诊环境、规范齐全的科室设置、有序忙碌的医护人员,无不彰显着基层医疗机构的崭新活力。这抹亮眼的“新颜”,正是乌当区医共体总院深度赋能基层、激活医疗服务“神经末梢”的生动实践,更是全区基层医疗改革成效的鲜活缩影。

  挖掘内驱潜力,打造卫生院发展新引擎

  乌当区医共体总院在坚持各机构行政区划、自治主体与资产权属“三不变”的前提下,稳步推进基层医疗资源整合,推动地域相邻的新场卫生院与百宜卫生院走向联合,实现工作统一规划、部署与落实。新场与百宜形成联合卫生院,打破了昔日壁垒,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体化格局。人力资源由“单位所有”转变为“系统共享”,总院专家驻点支援,医护人员在两院间顺畅轮转。这种“组团式”作战,盘活了人力,带动了百宜卫生院业务技术的提高。

  百宜卫生院还结合发展规划及临床需要,支持人才“走出去”,定期选派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将所学的先进技术和理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更好地服务于群众。同时,区医共体还派遣医务人员下沉到卫生院,对基层医疗事业进行大力支持。

  “区医共体还派医生下沉卫生院坐诊,大大提高了基层医疗水平。中医馆人员更加充实,让老百姓享受到了优质医疗服务。”百宜卫生院付茂蓉医生说。

  紧盯发展目标,打造群众就医新环境

  “如果是在过去,我们应该是不会来这个卫生院看病了,肯定是去大医院了。”前来就诊的患者陈女士介绍,之前卫生院的设施陈旧,很多项目都做不了,再加上卫生院的就医环境也不太好,很多患者宁愿多跑路也会选择去市区医院检查。

  今年年初,百宜卫生院借助医共体改革的春风,从“硬件”到“软件”都进行了质的提升,将原门诊二楼的基公用房搬迁,巧妙利用空间,打造了集中医门诊、中西医结合住院病房为一体的综合病区,新增20余张病床,极大改善群众的就医环境。

  “现在就医方便,抽血、照片都可以在这里完成,不用再往上面跑了。”就医群众王萍说。

  提升医疗服务 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71岁的朱老伯,因颈肩痛伴头痛辗转多家医院多年,长期依赖“头痛粉”缓解症状。在百宜卫生院住院治疗期间,医疗团队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通过针刺、艾灸、中药内服等综合干预,疼痛显著缓解,住院一周即告别“头痛粉”。同时,卫生院还为他进行门诊后续的刮痧与游走罐治疗,进一步缓解了他的颈肩症状,连多年旧伤所致的左踝冷痛也在一次刮出“黑痧”后明显改善。

  “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解决我几十年的老毛病,真的太感谢这里的医生了!”朱老伯感动地说。

  据悉,今年1-7月,百宜卫生院门诊诊疗人次同比上升35.8%,备受群众青睐的中医门诊量同比增加561%,总住院人次达到405人。这一系列数据背后,是人民群众对基层卫生医疗机构沉甸甸的信任。

  从“群众跑远路看病”到“家门口享优质医疗”,从“设施陈旧技术弱”到“软硬兼修能力强”,百宜卫生院的蝶变,是乌当区医共体建设成效的有力印证。通过资源整合、人才下沉、服务升级的系统性改革,乌当区正让越来越多基层医疗机构焕发新生,让“健康守门人”的角色愈发坚实,切实为辖区群众的健康福祉筑牢根基。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