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银行金融“良方”奏效,关岭药企产业“硕果盈枝”
秀美关岭,灵药之乡。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关岭广袤的田野间药香馥郁。山野之间,何首乌的绿意漫过田埂,连片的幼苗郁郁葱葱,药香顺着风钻进关岭县高坡村育苗基地——这里的1500万株幼苗,正等待着移栽到3000亩的种植基地。
贵州天下芸种植专业合作社总经理唐敏蹲下身,指尖拂过何首乌幼苗的叶片,她讲述起贵阳银行与贵州天下芸种植专业合作社携手同行,共同绘就从“一株苗”到“一条链”的美好图景。
驱车沿着蜿蜒的山路来到羊场村种植基地,一株株何首乌幼苗在大山之上安了“家”,连片的何首乌藤蔓爬满田垄,几位当地农民正在除草。看着药苗满山坡,唐敏的脸上泛起笑容:“我们目前是关岭县最大的何首乌种植基地,统一给农户提供种苗、技术培训,保底收购价是每吨6000元,可带动周边100多户农户增收。”
农户有收益,公司有发展。这样“双赢”的局面,背后是稳定的资金支撑。每年采收前,唐敏都要提前准备收购资金。随着收购量增加,资金出现缺口,要确保农户能“当天交药、当天拿钱”,唐敏心急如焚。
唐敏对当地农户的承诺,与贵阳银行“服务城乡居民、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小微企业”的理念一拍即合,于是合作的基础有了。关岭支行客户经理田顺祥带着团队上门,收集相关资料,针对中药材收购“季节性强、用款急、周转快”的特点,为企业量身制定灵活的方案,在最短的时间内为企业发放100万元普惠类流动资金贷款。
有了资金,大家种药的劲头更足了。一株中药材也从选、洗、切、晒、烘、蒸等初加工工艺,走向了深加工。分拣刚鲜何首乌,剔除杂质,切成均匀的薄片,送进烘干房……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唐敏指着打包好的成品说:“今年已和多家大药厂签订了订单。预计加工鲜品2000多吨,产出成品700多吨。”
“我们把何首乌作为拳头产品,以后还要开发药膳、药茶等特色产品,不断延伸产业链。” 谈到未来的规划,唐敏的眼中满是憧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带动更多农户加入。”
在金融“底肥”的滋养下,像唐敏一样的产业梦想正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这些年,贵阳银行关岭支行将中药材产业纳入重点服务领域,支行定期走访,跟踪药材生长、加工、销售全环节,根据产业发展阶段调整金融服务:“育苗期,就提供流动资金贷款;采收期,简化审批流程给予收购款支持;扩产加工,就对接政策资源给出定制方案。总之,让金融服务跟着产业走、围着农户转。”
在关岭县,中药材产业逐步实现从“一株苗”到“一条链”的成长,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支点。“药农+药商+药企+仓储物流”的发展格局雏形初现,正向着“万户药农、千家药商、百家药企、百亿产值”的发展目标迈进。
夕阳西下,车窗外,何首乌的绿意与晚霞交相辉映,贵阳银行与天下芸合作社的携手,不仅让关岭的中药材走出了大山,也让“绿水青山”变成了农户手中的“金山银山”——这抹药香里,藏着乡村振兴的希望,也藏着金融与实业共生共荣的温暖故事。









